【销铄是什么意思】“销铄”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销”和“铄”两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语义。本文将从词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义总结
“销铄”一词主要表示“消损、消耗、磨损”的意思,多用于描述事物逐渐被侵蚀、损耗的过程。在古代文献中,也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或体力被长期消耗而逐渐衰弱。
- 销:本义为熔化金属,引申为“消除、消耗”。
- 铄:本义为熔化的金属,引申为“损害、耗损”。
合起来,“销铄”强调的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消耗过程,常见于描写自然现象、人体状态或精神层面的衰退。
二、出处与用法
词语 | 出处 | 用法举例 |
销铄 | 《后汉书·王符传》 | “人之性也,有欲则生,无欲则死;有欲则忧,无欲则安。故曰:‘销铄其心,以求得之’。” |
销铄 | 《文选·左思〈咏史〉》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久客?终当还故巢。……销铄君王志,谁言非所遭?” |
销铄 | 古代诗词中 | 多用于表达时间、情感或精力的逐渐消耗 |
三、现代应用与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销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中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渐进式消耗”的概念,如:
- 时间对人的侵蚀
- 精神上的疲劳
- 资源的逐步枯竭
四、总结
“销铄”是一个带有古文色彩的词汇,主要表示“逐渐消耗、磨损”的意思。虽然不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准确传达出一种缓慢而深远的消耗过程。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及文学作品中的深层表达。
表:销铄词义与用法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消耗、磨损、削弱 |
本义 | “销”指熔化,“铄”指融化,合意为“消磨” |
引申义 | 用于描述精神、体力、资源等的逐渐损耗 |
出处 | 《后汉书》《文选》等古籍 |
用法 | 多见于古文、诗词、文学评论中 |
现代意义 | 使用较少,主要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销铄”虽不常见,但其含义丰富,适合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