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嗟来之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尊严与气节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用轻蔑、侮辱的方式施舍给他人食物,带有贬义色彩,强调接受者不应以卑微的态度接受这种带有侮辱性的恩赐。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嗟来之食 |
拼音 | jiē lái zhī shí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含义 | 指用轻蔑、侮辱的方式给予的食物,比喻不体面的施舍或恩惠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强调接受者的尊严和气节 |
近义词 | 恩将仇报、受人恩惠却不知感恩 |
反义词 | 自力更生、自立自强 |
二、出处故事简介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齐国发生饥荒,有人饿得奄奄一息,一位叫黔敖的人拿着食物在路上等着施舍。当这个人走过来时,黔敖高声喊道:“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吧!”那人听后非常生气,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到这个地步的。”最终他拒绝了这份带有侮辱意味的施舍,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这种不尊重的恩赐。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尊严比生存更重要,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人格的独立和自尊。
三、使用场景
- 社会评论:常用于批评那些以居高临下态度施舍他人的人。
- 个人修养: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保持自尊自爱,不轻易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帮助。
- 文学作品:在小说、剧本中用来塑造有骨气、有原则的角色形象。
四、总结
“嗟来之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因一时的困境而丧失做人的底线。真正的帮助应该是出于善意与尊重,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基本信息与文化背景,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句式与结构,力求语言自然流畅,符合中文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