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介是什么意思】“鲠介”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常见于古籍或文学作品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刚直、正直不阿,有原则、不妥协的性格特征。在现代汉语中,“鲠介”一词使用较少,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仍可见其踪影。
一、总结
“鲠介”是一个形容人品、性格的词语,主要表达的是一个人正直、刚强、不随波逐流的特质。这个词多用于描述那些坚守原则、不愿妥协的人。
二、详细解释
词语 | 鲠介 |
拼音 | gěng jiè |
词性 | 形容词(常用于描述人) |
含义 | 刚直、正直、不屈不挠;有骨气、不妥协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文献、诗词、小说等 |
现代使用情况 | 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刚正、耿直、正直、清高 |
反义词 | 圆滑、谄媚、软弱、妥协 |
三、举例说明
1. 《史记·刺客列传》:提到荆轲时,有“其为人也,鲠介不阿”的描述,意指他性格刚强,不轻易屈服。
2. 《红楼梦》:贾宝玉虽非典型“鲠介”之人,但书中也有类似人物如林黛玉,性格孤傲、坚持自我,可视为“鲠介”精神的体现。
四、总结
“鲠介”是一种对人格高度评价的词语,强调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依然保持自我、坚守信念的品质。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历史或道德讨论中,它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