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5-09-29 23:41:04

问题描述:

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是什么,急哭了!求帮忙看看哪里错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9 23:41:04

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是什么】“蜉蝣撼大树”是一句出自《庄子·逍遥游》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力量微弱的人或事物去挑战强大的对象,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以小搏大的荒谬与无奈。

一、原文出处

“蜉蝣撼大树”的完整出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段话: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其中,“蜩与学鸠”指的是蝉和斑鸠,它们嘲笑大鹏鸟飞得太高太远,认为自己只需飞到榆树和枋树之间就足够了。这正是“蜉蝣撼大树”这一典故的来源之一。

二、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庄子》原文及后世引申,“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通常是:

> “力不从心,终成虚妄。”

不过,这一句并非《庄子》原文中的直接句子,而是后人对原意的一种总结和延伸表达。

三、常见引用版本对比

原文出处 句子内容 含义解释
《庄子·逍遥游》 蜩与学鸠笑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表达小人物无法理解大目标,轻视远方理想。
后世引申 蜉蝣撼大树,力不从心,终成虚妄。 强调以弱敌强,徒劳无功。

四、总结

“蜉蝣撼大树”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源自《庄子》,用来形容那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对抗强大对手的行为。虽然“蜉蝣撼大树”的下一句在古籍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后人常用“力不从心,终成虚妄”来概括其含义。它提醒人们要量力而行,认清自身局限,避免盲目挑战不可企及的目标。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庄子·逍遥游》原文进行解读,并结合后世对成语的引申意义进行整理。语言风格自然流畅,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贴近真实写作方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