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不生的意思】“寸草不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土地贫瘠、环境恶劣,连最微小的草木都无法生长。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荒芜、干旱或被破坏后的土地状况,也可以比喻某种环境或氛围极度压抑,让人无法生存或发展。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寸草不生 |
拼音 | cùn cǎo bù shēng |
释义 | 形容土地极度贫瘠,连一寸草都长不出来;也可比喻环境恶劣,无法生存。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田无一尺,地无一垄,寸草不生。” |
用法 | 多作谓语、定语,用于描写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
近义词 | 荒无人烟、赤地千里、贫瘠荒凉 |
反义词 | 草木葱茏、生机勃勃、沃土千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自然环境 | 这片沙漠寸草不生,风一吹就是黄沙漫天。 |
社会环境 | 长期的战争让这里寸草不生,百姓流离失所。 |
比喻意义 | 他在这个公司毫无发展空间,简直是寸草不生。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误用为“一点东西都没有”
“寸草不生”强调的是植物无法生长,而不是完全没有生命或资源。不能用来形容完全空无一物的场所。
2. 误用于非自然环境
虽然可以比喻社会环境,但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过度引申。
3. 语气过于夸张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因夸张而失去真实感。
四、总结
“寸草不生”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可用于比喻社会或心理上的压抑状态。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表达其含义,避免误解或滥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文化背景,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