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读成语故事】“秉烛夜读”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学问的尊重。
一、成语故事总结
“秉烛夜读”最早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讲述了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勤奋好学的故事。据说他小时候非常喜爱书法,常常在晚上点上蜡烛继续练习写字。即使到了深夜,也不愿意放下笔,坚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最终让他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也传递了“珍惜时间、不断进取”的积极价值观。
二、成语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秉烛夜读 |
拼音 | bǐng zhú yè dú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 |
含义 | 指在夜晚点着蜡烛读书,形容勤奋学习、珍惜时间。 |
故事背景 | 王羲之年少时酷爱书法,常于夜间点灯苦练,终成一代书法名家。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努力学习、不畏艰难的精神。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
反义词 | 虚度光阴、得过且过、懒惰怠慢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崇尚勤奋的传统美德。 |
三、结语
“秉烛夜读”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勤奋学习、珍惜时间始终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