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镜高悬的意思】“秦镜高悬”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典故,常用来形容官吏公正无私、明察秋毫,能够公正地审理案件,辨别是非。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清官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秦镜高悬 |
拼音 | qín jìng gāo xuán |
出处 | 《西京杂记》:“秦始皇时,有方士献宝镜,能照见人五脏六腑,谓之‘秦镜’。”后引申为明察秋毫、公正无私的象征。 |
含义 | 比喻官员或司法机关公正廉明,能够明辨是非、惩恶扬善。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执法公正、清明廉洁的官员。 |
近义词 | 明镜高悬、铁面无私、公正无私 |
反义词 | 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昏庸无能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秦镜”最早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奇镜子,据说可以照出人的内心和疾病。后来,这一意象被引申为“明察秋毫”的象征。在唐代以后,“秦镜高悬”逐渐成为形容清官的常用说法,尤其在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频繁出现。
例如,在一些历史小说或戏曲中,常会提到“秦镜高悬,昭雪冤案”,形象地描绘了清官断案如神、为民做主的情景。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秦镜高悬”虽然不再指真实的镜子,但其精神内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
- 司法应当公正透明;
- 官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
- 公民应有监督权力、追求公平的意识。
四、总结
“秦镜高悬”不仅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正义与公正的理想表达。它承载着人们对清官良吏的期待,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现实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