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簿公堂是成语吗】“对簿公堂”是一个常见的表达,常用于描述双方在法庭上对质、辩论的情景。那么,“对簿公堂”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
一、词语解析
“对簿公堂”字面意思是“在公堂上对质”。其中,“簿”指的是诉讼文书或案卷,“公堂”是古代官府审理案件的地方。因此,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案件的审理过程,尤其是原告与被告在法庭上当面对质的情景。
二、是否为成语?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是 |
成语出处 | 出自《汉书·张汤传》:“汤为御史大夫,会狱吏簿对公堂。” |
现代使用情况 | 常用于书面和口语中,表示在法庭上对质或争执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对簿 + 公堂) |
含义 | 指在法庭上对质、辩论 |
近义词 | 对质、对证、公堂对质 |
反义词 | 私下解决、私下和解 |
三、总结
“对簿公堂”确实是一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司法制度,用于描述双方在法庭上对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也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法律、新闻等正式场合中。
虽然它不像“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那样常见,但其意义明确、用法规范,符合成语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确定,“对簿公堂”是一个标准的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用法或来源,可继续关注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