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下气是什么意思】“低声下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说话或行为上表现出极度的谦卑、恭敬,甚至有些讨好他人的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表示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放弃自尊,表现得过于卑微。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低声下气 |
拼音 | dī shēng xià qì |
出处 | 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描写人物性格或行为方式 |
含义 | 形容人说话轻声细语,态度谦卑,甚至显得过分恭敬或讨好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没有骨气或过于迎合他人 |
近义词 | 唯唯诺诺、低眉顺眼、阿谀奉承 |
反义词 | 高傲自大、趾高气昂、桀骜不驯 |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为了升职,对领导低声下气,连最简单的任务都抢着做。 |
家庭关系 | 妻子总是低声下气地哄孩子,生怕惹他不高兴。 |
社交场合 | 在客户面前,他低声下气地解释,生怕对方不满意。 |
三、总结
“低声下气”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过度的谦卑和顺从,甚至失去了自我尊严。虽然适度的礼貌和尊重是必要的,但过度的“低声下气”往往反映出一种缺乏自信或自我价值感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适度的谦逊,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