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71回概括】《西游记》第七十一回的标题为“假猴王乱斗真猴王,心猿归正六耳猕猴”。这一回是全书中极具戏剧性和哲学意味的一段情节,讲述了真假美猴王的纷争,最终通过如来佛祖的点化,真相大白。
一、
本回主要围绕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之间的真假之争展开。六耳猕猴原本是孙悟空在菩提老祖处学艺时的影子,后来修炼成精,具备与孙悟空相同的法力和本领,甚至能模仿他的言行举止。他冒充孙悟空,扰乱取经队伍,导致唐僧误会悟空,将其赶走。
悟空被逐后,六耳猕猴继续伪装成悟空,欺骗师徒四人。唐僧无奈之下求助于观音菩萨,但无法分辨真假。最后,如来佛祖出面,用佛法识破六耳猕猴的真身,并将其收服。悟空也终于重归团队,继续护送唐僧西行。
这一回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忠诚与坚韧,也反映了“真假难辨”的人生哲理,寓意深刻。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对比表
人物/事件 | 真孙悟空 | 假孙悟空(六耳猕猴) |
身份 | 孙悟空,唐僧的大徒弟 | 六耳猕猴,孙悟空的影子化身 |
法力 | 七十二变、筋斗云等 | 与孙悟空相同,甚至更胜一筹 |
行为表现 | 保护师父,忠心耿耿 | 欺骗师徒,制造混乱 |
被识别方式 | 如来佛祖以佛法识破 | 最终被如来降服 |
结局 | 重归取经队伍 | 被如来收服,消失不见 |
三、简要评价
第七十一回通过真假美猴王的冲突,展现了孙悟空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真与假的复杂关系。这一回不仅是情节上的高潮,也是思想上的升华,体现了《西游记》深刻的文学价值与哲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