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魄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魄”字常用于表示人的精神、魂灵或气质,带有“魄”字的成语往往用来形容人的胆识、气度或精神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魄”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魄”在成语中多与“魂”相对,常用来指人的精神力量或勇气。带“魄”字的成语数量不多,但含义丰富,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以下列举了10个较为典型的带“魄”字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说明。
二、带“魄”字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魂飞魄散 | 形容极度惊恐或害怕 | 《后汉书》 |
胆战心惊 | 形容非常害怕或紧张 | 《三国演义》 |
气壮山河 | 形容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 《宋史·岳飞传》 |
威震四方 | 声威远播,震慑四方 | 《明史》 |
精神焕发 | 精神饱满,情绪高昂 | 《红楼梦》 |
意气风发 | 志趣高昂,精神振奋 | 《唐书》 |
气吞山河 | 气势宏大,能吞没山河 | 《晋书》 |
勇冠三军 | 勇敢无畏,居于全军之首 | 《史记》 |
胆略过人 | 胆识和谋略都超出常人 | 《资治通鉴》 |
魄力十足 | 指有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 | 现代常用表达 |
三、小结
虽然带“魄”字的成语数量有限,但它们大多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常用于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或英雄气概。了解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如果你在写作或口语中需要使用这类成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