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以自牧出处于哪里】一、
“卑以自牧”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保持谦逊、自我修养的态度。其出处最早可追溯至《周易》中的“谦卦”,后在《尚书》中也有类似表达。该成语强调的是个人在处世中应保持低调、谦虚,并注重内在修养。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卑以自牧”的出处与含义,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其来源及用法。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卑以自牧 |
出处 | 《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
含义 | 指人应保持谦逊态度,自我约束,不骄不躁,注重内在修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人谦和、自律,不张扬,有自省精神。 |
相关典故 | “卑以自牧”常与“谦虚”、“自省”等词语搭配使用,体现儒家思想中对人格修养的要求。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评价他人或自我要求,强调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价值观。 |
三、结语
“卑以自牧”虽出自古籍,但其所传达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修养,保持谦逊与自省。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人际交往,“卑以自牧”都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历史或现代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