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逻辑训练,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培养。
2、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从一年级认数、计数开始就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
4、2、必须从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出发,十分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增加学生的活动和操作,调动各种感官,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凭借形象思维来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5、3、小学生思维处在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分层要求,注意适度,逐步达标,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6、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
7、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必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8、小学数学本身具有逻辑性,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9、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进行,决不能另讲一套。
10、要做到有机结合、渗透自然、要求适度、方法得当。
11、三、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
12、注重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借助表象,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13、教学中要注意:(1)明确操作目的,手脑并用。
14、(2)操作和言语结合。
15、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问自答轻声说话,操作完毕,要求学生叙述操作过程。
16、(3)适时进行抽象概括,以促进学生由动作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7、2、注意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用数学本身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8、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先要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哪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
19、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行启发,让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关系,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溶合,提高学习的迁移能力。
20、3、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
21、4、注意语言表达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22、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
23、让学生讲操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讲概念,讲法则运用的过程;让学生讲解题的思路;讲计算的道理;让学生讲发现规律或结论的过程。
24、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5、设疑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26、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奇这一心理特点,设置一些疑问,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诱导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始终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理解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27、2、运用对比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28、通过联系对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9、五、抓好课堂练习进行培养。
30、紧扣大纲,注意练习的原则性。
31、也就是说在课堂练习设计中不能超过大纲的广度和深度,要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首先要在全局上做到胸有大纲,吃透教材。
32、其次是要注意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与内容,不搞提前训练。
33、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4、再次就是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35、2、突出重点,注意练习的针对性。
36、同讲课一样,练习也要突出重点,要在知识的联结点上动脑筋,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功夫。
37、3、循序渐进,注意练习的阶段性。
38、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有阶段性的,第一阶段是理解知识、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练习的内容是最基本的。
39、第二阶段是巩固知识技能,要注意以旧带新,新旧呼应,形成系统,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40、第三阶段是应用知识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41、第四阶段是发展知识技能,练习内容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思考性,难度也可以适当地增大一些。
42、4、互相联系,注意练习的系统性。
43、练习的内容不能单独、孤立地设计,而要考虑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瞻前顾后,使学生新掌握的知识技能纳入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体系中去。
44、5、启发思维,注意练习的发展性。
45、启发学生思维,是练习中的重要环节。
46、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既要注意同一思维的训练,又要注意对比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开发智力的目的。
47、6、因材施教,注意练习的适应性。
48、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尽量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中游跟得上,下游丢不了。
49、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0、7、变换形式,注意练习的灵活性。
51、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不能总是让学生枯燥地抄抄写写,而应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调动各种感官接受知识。
52、六、在分数教学中培养。
53、在小学分数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对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问题。
54、在操作中建立概念。
55、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画、量、看、想、说等动作,启发学生进行思维,从而理解单位“1”的抽象含义,使他们建立起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概念。
56、2、通过判断、辨析来巩固概念。
57、学生初步建立概念以后,我设置一些分得平均或不平均的图形,让学生判断能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并要求他们说出道理来。
58、3、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条理清楚。
59、在学生掌握概念的前提下,我注意设计一些富于思考性的题目。
60、七、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
61、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告诉我们,应用题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有关知识,又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两者都是应用题教学的目标。
62、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
63、当然教学生思维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64、有的应根据题目的结构来决定。
65、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光看方法,要教学生用方法,并加以检查。
66、2、要注意把思维工具教给学生。
67、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工具很多,如操作实物,演示图片,列表分析、具体实用,用得最多的是线段图。
68、3、要注意把思维的余地留给学生。
69、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审题、弄清条件问题,划划画画、找到关键之处;反复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70、4、要注意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步骤。
71、5、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正确思维的训练。
72、教师要把应用题训练的重点放在思维方法上。
73、八、在几何教学中培养。
74、几何知识是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又是建立在直观获得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75、因而,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从实践活动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76、运用操作、探索新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77、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掌握得特别牢固,思维能力也会相应发展。
78、2、运用操作,创设情景,寻求多种解决的方法。
79、3、运用操作,对比辨析,促使思维向高层次发展。
80、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的放失地加以诱导、点拨,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81、九、在计算教学中培养。
82、计算思维训练五原则:考虑运算方法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
83、2、培养学生的科学程序性思考途径。
84、3、让学生口述计算时的思考过程,并在熟练之后“压缩化”。
85、4、组织重点练习和变式练习。
86、5、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总结计算法则,技能和技巧。
87、十、加强思维训练。
88、注重训练学生发现规律。
89、这首先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规律组织教学。
90、其次,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逻辑程序和学生的心理程序组织教学。
91、第三,要求教师以趣引路,调动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2、第四,要求教师引导适当。
93、2、注重训练学生归纳小结。
94、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时可让学生小结学习内容和过程,有时可让学生归纳思考方法和步骤。
95、3、注重训练学生正确推理。
96、推理必须运用概念和判断,离开了概念和判断就无法进行推理,所以训练学生正确推理必须打好扎实基础。
97、第二,引导学生善于推理。
98、第三,要注意防止有害推理。
99、最后,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推理的思想和方法,养成进行正确推理的习惯。
100、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101、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